近日,第三届中国苜蓿生物学大会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草学会、Molecular Plant、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联合主办,内蒙古大学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承办。会议旨在深化苜蓿生物学研究,加强苜蓿全产业链科技创新融合,推动苜蓿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现场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亚、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总畜牧师郭荣琴、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武国庆等参加会议。内蒙古大学校长武利民、内蒙古农业大学校长刘永斌、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会长韩贵清、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王涛参加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从事苜蓿科学研究的40所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的近200名专家学者现场参会,超1万人次线上参会。

我校校长武利民致辞

中国科学院陈晓亚院士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谢旗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王涛教授作报告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陈晓亚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谢旗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王涛教授分别以“植物代谢酶的进化与理性设计”“饲草甜高粱的分子设计”“面向2035苜蓿产业现代化发展任务讨论”为题作报告。
会议围绕“苜蓿科学研究全链条设置生物学机制解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与高效生产”“种子科学”“生产机械”“营养转化与草畜结合”6个专题,由中国农业大学董江丽、李曼莉、豆丽茹、惠云婷、尤泳、倪奎奎,兰州大学刘志鹏、张吉宇,中国农科院北京牧医所龙瑞才、赵连生,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林浩,南京农业大学郭振飞,上海交通大学安渊,山东大学周传恩,吉林农业大学徐博,东北农业大学崔国文,甘肃农业大学关键,青岛农业大学柴茂峰,河南农业大学史莹华,新疆农业大学张树振,陇东学院张晓燕,中国农机院贺刚,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志强、栗振义,内蒙古大学于林清、牛一丁等26位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15位优秀研究生围绕苜蓿科学研究分享了各自领域的研究进展,经专家评选,内蒙古大学博士生王志伟获得优秀报告一等奖。

颁奖仪式

考察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共享平台

考察内蒙古大学苜蓿育种实验基地及推广示范区
与会专家学者先后考察了内蒙古大学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苜蓿育种实验基地、推广示范区及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研发基地。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编辑:纪欣 白婧怡 牛国欣 责编:张振宇 张书宁
校审:武涛 张桓禄 审核:杨磊 终审:阿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