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 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教师节特稿丨同心筑梦:三代内大人接力编纂《内蒙古植物志》

教师节特稿丨同心筑梦:三代内大人接力编纂《内蒙古植物志》

时间:2020-09-10    作者:

当我们缓缓揭开历史的层纱,徜徉于内蒙古大学校史,感受老一辈内大人和新时代内大人对“求真务实”校训的践行,对“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精神的传承,他们有的已经年已古稀甚至步入耄耋之年,有的正意气风发,拼搏奋斗在教学科研的一线。60多年来内大人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肩负“扎根北疆、兴学强区”的责任担当,秉承首任校长乌兰夫提出的“双重任务”办学定位,向着建设民族特色、地区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历经三代植物学家辛勤耕耘和通力协作,2019年年底,由我校赵一之教授(已故)、曹瑞教授、赵利清教授担任主编的6卷《内蒙古植物志》(第三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全部出版完成。

《内蒙古植物》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部自然科学巨著,1977—1985年、1989—1998年间分别出版了第一版(1~8卷)和第二版(1~5卷),2019年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资助下,第三版(1~6卷)正式出版。

从《内蒙古植物志》一版、二版、三版编纂到出版的60多年中,内蒙古大学三代教学科研工作者坚守着对内蒙古草原的深爱,以几十年积淀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倾心竭力、倾情将毕生的智慧和才华奉献给内蒙古植物科学和内蒙古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事业。

《内蒙古植物志》(第三版)样书

第一代编纂者:在内蒙古草原撒下绿色的种子

1957年,我国著名生物学、生态学家李继侗先生来内蒙古大学担任副校长兼任内蒙古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他根据国家和内蒙古建设的迫切需要和科学发展的任务,提出了对全区植物与动物区系和植被生态学考察研究的计划与指导意见。他富有远见卓识地说明了这项任务的重要意义和艰巨性,他要求用大约十年时间全面调查采集植物和动物标本,建立标本馆,再用十年至十五年时间完成植物志与动物志的编著工作。同时也要进行全区植被和土壤的调查研究工作,争取用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他认为这是重大的基础性的创新工程,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他要求内蒙古大学与全区各高校等单位的人员合作,由内蒙古科委组织此项工作,并请我校马毓泉先生主持植物学考察研究工作,廖友桂先生主持动物学考察研究工作,我校刘钟龄先生主持植被考察研究工作。

按照李继侗先生的建议,由内蒙古科委组织并出资,从1958年开始,这项工作正式启动,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学院、内蒙古农牧学院、内蒙古林学院、内蒙古草原管理局等单位的近百位教师和专业人员投入了这项工作。经过四年的考察共采集植物标本达4万多份,并存入内蒙古大学植物标本馆。这是内蒙古植物学研究史上第一次大量积累的研究资料。1961—1966年,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吸收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学院、内蒙古农牧学院等单位的一部分教师与人员,按照国家科学规划共同进行了新一轮多学科考察研究。其中,专设植物学考察组进行植被与植物区系的调查采集与研究。六年间采集植物标本约28000份,标本补充了内蒙古大学植物标本馆,同步完成了约2000多个植被样方调查成果。

李继侗先生奠基性的工作为《内蒙古植物志》第一版的问世奠定了基础,从1976年到1985年,经过十年的艰苦工作,第1一8卷总计达400万字的一部巨著展现在读者面前。1976年,由我校马毓泉先生,佟志国先生牵头,内蒙古农牧学院的富象乾先生、王朝品先生,内蒙古师范大学杨锡麟先生联合申请编写《内蒙古植物志》第一版,该申请得到了当时内蒙古自治区文教办公室主任于北辰先生的鼎力支持,很快组建了《内蒙古植物志》(第一版)近40人的编纂团队,他们来自自治区16个单位,团队既有经验丰富的年长学者,又有善于研究的中年人,还有智力活跃、勤奋向上的青年,老、中、青互相配合,共同奋斗了整整十年。在编志过程中,老专家承担难度较高的科和属,还为中青年编者创造条件,查找文献资料,帮助解决疑难问题等。这些中、青年编者积极好学,在编志中得到进步成长,植物志的编著成为培养人才的平台。

内蒙古植物志的编著也是一项民族文化研究的成果。编者有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等,编者中还设有蒙名、生态、药用、饲用等专业小组。他们把长期实地考察积累的丰富知识,用精练的文字简单而明确地表达出来,使本志具有突出的民族与地区特色。

《内蒙古植物志》第一版于1985年10月全部出版问世。它的出版是内蒙古科学史上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博得了国内外学术界及有关生产、教学部门的好评,在科研、教学与生产建设事业中已被广泛应用,1987年荣获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又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鉴于《内蒙古植物志》第一版在编著第2、3、4卷期间,我区的行政区域不包括东部四盟市与西部的阿拉善盟,致使这几卷缺少了东部林区与西部荒漠区的数百种植物。因此,全体作者和植物志编委会决心再接再厉,继续奋斗,为重新完成一部质量更好、内容齐全的《内蒙古植物志》新版本而努力。在时隔一年后,从1986年起,《内蒙古植物志》的编研团队又开始投入到新的研究和编著工作。第二版按计划合编成5卷分期出版,到1996年全部完成出版。

《内蒙古植物志》第一版的出版,为继续研究内蒙古植物区系奠定了基础,又为生产建设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我国著名植物学家、中国植物志主编俞德浚先生,在为本志撰写的序言中高度评价《内蒙古植物志》是“我国植物学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为祖国边疆民族地区的科学文化宝库增加了崭新内容,它为合理开发利用边疆植物资源,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事业提供了基础科学资料,同时为提高植物教学研究水平,对于进一步研究亚洲大陆的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第二代编纂者:为内蒙古植物书写生命的张力

《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全面更新了内容、提高了科学性和使用价值,因而面貌焕然一新。它主要表现在:第二版较第一版增补了483种植物,占总种数的218% ;增编了78属;增加了8科,共收编了134科。增写了许多新内容,包括增加了内蒙古及其相邻地区植物区系的新研究资料。刘钟龄先生等对内蒙古植物区系的环境背景做出了更深入的研究与概括,叙述了古地理环境的变迁及现代景观生态环境的分异,为内蒙古植物区系地理与历史分析奠定了基础。对内蒙古植物区系组成,从分类群统计、植物属的分布型及植物种的地理成分等方面进行了更详细的论述。

《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还增加了文献引证,统一了编写体例。把第一版的第2、3、4卷没有文献引证,不符合国际上编写植物志的惯例的缺陷进行纠正,在全书中对每一种植物都做了完备的文献引证,有利于国际交流。

为了便于纳入全国和亚洲大陆植物区系的研究系列,《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把每一种植物的地理分布与植物区系分区衔接起来。但也同样按行政区域(盟、市、旗、县)说明其分布,以便于各地、各行业人员查阅植物志的需要。由于这些种属数量的增补,《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改变了内蒙古植物区系组成的比例。特别显示出森林植物多样性的特点以及与东亚区系的联系,也增补了一些荒漠植物种属,进一步反映出内蒙古的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特色。

在第二版的编著工作中,编纂者采用了细胞生物学的新方法,对一大批植物种类进行了细胞染色体记数及核型分析,对于许多植物种及种下单位的分类鉴别增加了新的科学依据;还运用了花粉形态研究的方法,解决植物种类鉴定的疑难问题;在一些科属的研究中还使用了数量分类与分支分类学新方法,为解决科属分类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些新方法的引用,使植物志第二版的科学水平得到新的提高,并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开辟了新途径。在编纂《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的过程中,内蒙古的植物学工作者又得到了新的锻炼和成长,有10余位作者晋升为教授,也有一批青年达到独立开展研究的新水平。《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作为崭新的科学成果,摆在读者面前后又得到了国内外的好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王文采先生评价说:“新一版,在质量上和种类的数量上均比第一版有明显提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征镒院士题词:“集中国草原植物之大成,为内蒙古农林牧各业的发展服务”。

《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历经10年时间,凝聚了他们这一代人的心血与汗水,这其中既有像马毓泉先生这样,具备团结精神的学者,他为了编写植物志,身体力行,多次组织并亲自参加野外植物标本采集和鉴定,又经过多方协调,组织内蒙古大学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地理学等教师20余人,还把当时的内蒙古农牧学院、内蒙古林学院,内蒙古师范学院、内蒙古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包头师专等高等院校,包括科技、林业、药检、医药、草原等相关单位的科研人员组织起来,为《内蒙古植物志》的顺利编纂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有像刘钟龄先生作为《内蒙古植物志》的主要编著者,除了完成编写工作,还主动组织和协调主管部门和植物志编委会的编委及编著者,几十年如一日为《内蒙古植物志》编写和出版,也为内蒙古植被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探索和努力工作,他的脚步踏遍了全区各个盟、市、旗、县,把生命的光和热奉献给了内蒙古这片土地。

第三代《内蒙古植物志》:把论文写在祖国北疆大地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内蒙古植物志》的编纂者对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内蒙古植物志》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共收载内蒙古野生维管植物144科、737属、2619种,另有栽培植物1科、60属、178种。与第二版相比,本书新确认了野生维管植物11科,新增加1个新分布科、53属、320种,改动拉丁学名17属、330种,合并3属、141种;增加了第二版之后发现的1新族、2新属、3新亚属、2新组、43新种、20新组合种、7新变种和6新组合变种。《内蒙古植物志》第三版,共6卷,约600万字,增加了约320多个新发现的植物。

第三版中,在植物种类描述项下,书中直接配有该物种的彩色照片及黑白线条图,对于植物分类鉴定工作者,提供了极大方便,相比《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和全国其他省区地方植物志,第三版在编写排版设计上有很大改进。编制了新的各级分类群的检索表;补齐了第二版中漏掉的基本异名及其原文献引证,更改了很多种名的原始文献名称写法,纠正了不少图版的错误标记和图号,补充了一些种的群落生态学描述。另外,蒙、汉、拉丁文学名对照名录也是《内蒙古植物志》第三版的一大特色。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洪德元先生,在《内蒙古植物志》第三版序言中指出:“向赵一之、赵利清、和曹瑞三位教授表示祝贺。第三版《内蒙古植物志》以更丰富而充实的内容、更高水平的科学性奉献给广大读者,可喜可贺。我希望内蒙古植物学家再接再厉,在不断提高植物志属的科学水平上做出表率”。《内蒙古植物志》第三版出版发行之后不足一年,作为国内首部第三版省区级植物志,已经得到了国内同行,其中包括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园、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专家和教授的好评。

《内蒙古植物志》第三版的完成,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学者优良的传统和奉献精神,是敬业精神传、帮、带的具体体现。当年李继侗先生嘱咐他的学生马毓泉先生要把植物资料编写下去,而马毓泉先生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内蒙古植物志》第一版和第二版。学科不断向前发展,后辈们延续了这种传承精神,不断完善和补充新的资料。其后20余年,到2019年出版了《内蒙古植物志》第三版,其中第三版的两位主编赵一之和曹瑞也都是马毓泉先生直接培养的学生,跟随着马毓泉先生编写《内蒙古植物志》第一版、第二版,20多年来,从野外采集植物标本,再进行分类和鉴定,同时承担完成了编写任务,使他们得到很大的锻炼。

《内蒙古植物》作为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凝聚了自治区数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多名植物学家历经数十年的智慧和劳动,是我国第一套持续不断更新和完善的地方性植物志专著,为中国植物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其影响力和重要性是世界性的。目前,《内蒙古植物志》已经广泛应用于内蒙古农、林、畜牧、草原、中药蒙药、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园林绿化、高等院校、科普(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等等领域,在当前进行的全国第四次中药普查“内蒙古蒙中药资源普查”中,《内蒙古植物志》第三版已成为最重要的工具书。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行专著出版座谈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内蒙古植物志》三代编纂者不但传承先者精益求精、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的科学精神,而且在编纂过程中始终把培养下一代植物志人作为本职工作。教育以人为本、方能兴教育人,即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使下一代成为和谐的人、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内蒙古植物志》在编纂过程中,培养了马毓泉先生、赵一之、曹瑞、赵利清等一代代优秀的植物志继承人,编纂了凝聚三代人的毕生心血和智慧的《内蒙古植物志》,该志必将载入中国乃至世界的史册,而这一串串熠熠生辉的名字,都将随着《内蒙古植物志》被人们永记心间,现在《内蒙古植物志》第三版出版了,我们的专家学者还在自己选择的这条植物道路上,举着先辈的鲜明旗帜、踏着先辈前行的足迹、继续完成着先辈的遗志,在这条路上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谨以此文向全校教学科研工作者致敬!

(文字:田梅林  吴栓虎     编辑:李文娟)



浏览次数:

科学研究更多>>

新闻动态更多>>